市城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,在小街小巷整治提升过程中,我市更多地注入和传承、发展历史文化,让小街小巷各具特色、宜居宜业、活力十足,形成一街一特色、一街一景观。
加强工业园区、产业集群与枢纽布局衔接、联动发展,打造具有区域集聚辐射能力的产业集群,培育发展枢纽经济。此外,还将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渠道或推荐给相关金融机构,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适当支持。
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枢纽间业务协同、政策协调、运行协作。枢纽总占地面积291公顷,其中,核心区占地200公顷,功能互补区占地91公顷,相距约70公里,通过京广铁路、新元高速及107国道等交通干线互联互通,形成一体两翼、南北呼应的发展格局,实现一核一补的功能互补、协同一体,建设集公、铁、海、空多式联运于一体的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。石家庄作为京津冀区域中心城市,是国家四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城市之一,2018年便已被列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。据悉,下一步,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建立完善枢纽日常运行监测体系,对已纳入年度建设名单的枢纽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测。此次石家庄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入选,是国家对我市物流业长久以来高质量发展的肯定,也为石家庄现代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。
据了解,此次入选的25个物流枢纽中,东部地区8个,中部地区6个,西部地区8个,东北地区3个。发挥枢纽优势促进大宗商品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,在更大范围、更深层次促进物流提质增效降本。用好高端智力,制定出台引进用好院士智力的实施意见和若干具体措施。
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,年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万人次。制定院士服务办法,建立定期联系沟通机制,每月至少与院士沟通联系一次,及时了解院士健康状况及需要解决的困难问题。今年4月制定出台《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若干措施》,提出33项细化具体落实措施。建立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,2018年至2020年向深度贫困县、村分别选派1002人、741人。
持续深化弘扬爱国奋斗精神、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,截至今年7月,共举办9期专家国情研修省级示范培训班培训900余人。围绕北京冬奥会筹办,瞄准设施场馆建设、赛事服务保障、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发展,加快推进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张家口市人才培养规划,深入实施6个人才专项行动计划。
优化人才项目,聚焦减数量提质量、避免重复支持等改革方向,省市县同步启动人才计划优化整合工作。围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,出台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贫困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若干措施,完善提升农村青年人才开发计划,推动人才政策资源向乡村一线倾斜。围绕雄安新区建设发展,开展人才规划编制工作,在雄安新区实施人才集聚工程,制定支持雄安新区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的实施意见,提出提供随迁和安家服务等15个方面创新政策举措,截至今年6月,面向国内外为雄安新区引进高层次人才75名、引进挂职优秀干部人才119名。打造冀才品牌,2020年举办中国(河北)高层次人才引进交流大会,2366家单位参与引才交流,7.3万余名人才达成引进意向。
积极实施名校英才入冀计划,截至今年6月,招录重点院校定向选调生3261人。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,将引进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、入选或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、承担人才强冀工程项目3方面绩效指标,纳入全省绩效考核指标体系。持续完善1+3+N人才政策体系,2016年以来出台人才引进、评价、激励、服务保障等政策文件45个,实现不同行业领域和各层次类别的人才政策全覆盖。按照全力服务发展、聚焦重点关键、深化改革创新、凝聚资源合力的思路,自2017年启动实施人才强冀工程,推进对接产业转型升级、区域人才一体化、补齐发展短板、人才改革落地4个专项计划,实施重点项目321个,培育形成有影响的优秀项目67个。
持续深化改革,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。优化发展环境,打造人才比较优势
围绕北京冬奥会筹办,瞄准设施场馆建设、赛事服务保障、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发展,加快推进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张家口市人才培养规划,深入实施6个人才专项行动计划。今年4月制定出台《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若干措施》,提出33项细化具体落实措施。
围绕雄安新区建设发展,开展人才规划编制工作,在雄安新区实施人才集聚工程,制定支持雄安新区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的实施意见,提出提供随迁和安家服务等15个方面创新政策举措,截至今年6月,面向国内外为雄安新区引进高层次人才75名、引进挂职优秀干部人才119名。定期召开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,研究谋划全省人才工作重大事项,协调解决人才体制机制改革、人才发展环境优化等重点难点问题。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,年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万人次。近年来,河北省把人才强冀作为一号工程,聚焦中心大局、聚力主责主业,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,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,以实施人才强冀工程为抓手,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,为绿色发展、创新发展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。用好高端智力,制定出台引进用好院士智力的实施意见和若干具体措施。指导省属高校、企业及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加大全职引进高端人才工作力度,截至今年6月,全职引进院士、长江学者等42人。
提升政治站位,构建引领发展格局。持续完善1+3+N人才政策体系,2016年以来出台人才引进、评价、激励、服务保障等政策文件45个,实现不同行业领域和各层次类别的人才政策全覆盖。
近日,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后,黄印冉深有感触,总书记对创新高地的阐释让我印象深刻,也坚定了我们产出原始创新成果,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信念和决心。省财政设立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资金,保障各类专家人才科研资助、岗位津贴等激励政策落实。
强化培养激励,抓实各类重点人才队伍。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,细化实化各地、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抓人才工作职责,实行人才工作专项述职。
持续深化改革,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。围绕创新驱动发展,建强用好载体平台,截至今年6月建成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5个、流动站58个及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74个,建设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区17个。建立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,2018年至2020年向深度贫困县、村分别选派1002人、741人。深化实施省高端人才、省管优秀专家、巨人计划领军人才、青年拔尖人才等专项支持计划,着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,省委省政府直接选拔管理的重点专家人才达2246人。
省市县三级党委全部建立直接联系服务专家制度,共联系专家4031人。打造冀才品牌,2020年举办中国(河北)高层次人才引进交流大会,2366家单位参与引才交流,7.3万余名人才达成引进意向。
按照全力服务发展、聚焦重点关键、深化改革创新、凝聚资源合力的思路,自2017年启动实施人才强冀工程,推进对接产业转型升级、区域人才一体化、补齐发展短板、人才改革落地4个专项计划,实施重点项目321个,培育形成有影响的优秀项目67个。围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,出台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贫困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若干措施,完善提升农村青年人才开发计划,推动人才政策资源向乡村一线倾斜。
深入推进燕赵英才服务卡制度落地运行,为持卡人才提供落户、子女就学、交通出行等服务,目前全省累计发放燕赵英才服务卡近3万张。紧扣大事要事,服务国家战略实施。
持续深化弘扬爱国奋斗精神、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,截至今年7月,共举办9期专家国情研修省级示范培训班培训900余人。围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,会同京津编制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,建立实行京津冀三地部际协调小组工作机制,陆续启动推进重大任务和重点工程。优化发展环境,打造人才比较优势。优化人才项目,聚焦减数量提质量、避免重复支持等改革方向,省市县同步启动人才计划优化整合工作。
制定院士服务办法,建立定期联系沟通机制,每月至少与院士沟通联系一次,及时了解院士健康状况及需要解决的困难问题。组织开展科技三评改革、成果转化激励等政策落实情况专项督查,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落地难问题。
积极实施名校英才入冀计划,截至今年6月,招录重点院校定向选调生3261人。分类推进人才评价,出台科技人才、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人才、教育人才等6个重点领域实施意见,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。
黄印冉是河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,他面向世界林业科技前沿,致力解决彩色树种长期依赖国外引种的被动局面,创制了应用区域最广泛的彩色植物新品种中华金叶榆,填补了我国没有黄叶景观树种的空白。河北日报讯(通讯员冀组轩 记者刘冰洋)我们的科研成果,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。
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